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生产力是输出与输入的比值, 以较小的劳动时间获得较大的成功, 则生产力较高. 高生产力的工作者其工作效率并非比一般人快十倍, 而是他们始终能够选择最优价值的工作完成, 从而在同等输出的情况下使用了最少的投入时间.

如果高技术的程序员真的在绝对的工作效率上比普通程序员有数倍的差距, 则合理的规划任务能够进一步放大这种差距.

工作是为了产生某个成果而存在的, 因此无法产生结果或者说结果无法观测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 始终需要思考这项工作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是否值得.

“烦恼”是以“找不出答案”为前提“假装思考”。“思考”是以“能够找出答案”为前提,有建设性的真正思考。

所以在思考的过程中永远要排除确认无解的问题, 既然无解所谓的思考也只会增加焦虑. “不要烦恼”是工作上最重要的信条.

工作的价值

工作的价值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评判, 一个维度是议题度, 一个维度是解答质. 其中“议题度”是指“在目前的情况下,找出该问题的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解答质”是指“对于该议题度,目前可以提供明确答案的程度”。

理想的工作应该同时具有较高的议题度和解答质. 但所有人都是从从低议题度, 低解答质的任务开始的. 在到达理想的工作的过程中有两条路径:

  1. 首先增加解答质, 再考虑增加议题度
  2. 首先增加议题度, 再考虑增加解答质

路径1不如路径2. 因为低议题度的工作由于其必要性低, 因此即使解答质很高, 也不会给受益者带来太多的收益. 依靠蛮力积累解决的问题数量是一种事倍功半的“败者之路”.

与此相反, 如果先提高议题度, 再考虑增加解答质则需要先锁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即使无法立即锁定核心问题, 也应该将问题的规模缩小的原本的10%.

大部分问题的议题度有很低, 最有议题度的问题只有1%

如果是初入职场的社会新人可能无法独立的判断那些问题的议题度较高, 此时可以请教自己的上司或研究室的指导老师请教:“我所想到的问题中,在当下真正具有找出答案的价值的问题是什么?”

每个团队中肯定都有这样的人, 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技术专家, 要主动与他们讨论.

专业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与“劳动时间越长,赚的钱越多”这种劳动者或工薪族的想法形成对比:不以劳动的时间,而是凭借“造成变化的程度”获取报酬或评价;或者可以说,存在的意义取决于“可产生多少有意义的输出”。像这样开启专业工作者生存之道的开关,正是打下产生高生产力的基础。

所以对于给定的一个需要, 多想一想这个任务的价值是什么, 如何证明其具有的价值.

议题思考

开始一个工作之前应该充分地讨论”什么有必要找出答案”, 并以”为此必须先弄清楚什么”的思考流程着手分析. 即使分析结果与预设不同, 但最后成为有意义的输出(成果)的概率仍然很高.

有价值的问题的答案显然还是有价值的, 即使对于当前问题没有帮助, 也有助于解决后续的其他问题.

一个好的议题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

  1. 属于本质的议题, 该议题的结论对后续的分析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2. 含有深入的假说
  3. 可以找到答案, 已知无解或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早排除

对于一个问题的原因, 不要贸然做出判断, 有可能最初的判断根本就不涉及本质, 进而导致假设不成立, 从一开始就做了无用功.

确定议题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清理假议题, 最有价值的议题只有1%, 大多数问题都不是当下真正有必要立刻找出答案的问题.

优先解决本质的议题, 一些当前看来也许需要讨论的问题可能在本质议题解决后根本就不再是问题了

金字塔原理

文章表达不清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写作的顺序与读者的思考逻辑发生了冲突. 对于受众来说, 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 先了解主要的, 抽象的思想, 然后了解次要的, 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因此表达的过程天然的具有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作者对于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 并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表达能够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 由于人脑的临时记忆能力有限, 无法记住输入的所有信息, 因此读者在阅读内容时会自动的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提取其中表达的思想. 如果作者能够明确的归纳整理其中内容, 则可以减少读者对于内容归纳消耗的脑力, 从而产生更轻松且准确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

自下而上的思考, 总结概况. 将多个句子组成一个段落时, 句子之间应该具有某种关系, 从而能够被组织到一起. 这种概括性的关系能够使思维上升一个层次, 并压缩表达的信息. 多次重复这个操作后, 最终将会得到一个概括了整篇文章的核心句子. 而文章就应该是对这个核心句子的表达.

  1. 文章中任意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 每一组思想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 每一组思想之间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常见的逻辑顺序包括:

  1. 演绎顺序: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2. 时间顺序: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3. 空间顺序: 波士顿 纽约 华盛顿
  4. 程度顺序: 最重要的 次重要的 等等

显然, 大部分时候并不能直接得到金字塔结构, 所以还是需要根据现有的一些想法, 逐步的整理出金字塔结构.

向受众发出新信息并引发受众疑问的语句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可以考虑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 对于纵向关系, 每一个子项目是父项目的一个问题的回答. 通过在父项目中设置问题来自然的将注意力移动到子项目. 对于横向关系, 同一组内部的子项目之间, 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序言的结构. 读者只有在想寻求答案时才会主动寻求答案. 所以序言应该达到这种吸引注意力的目的.

序言的开头应该说明故事背景的时间和地点, 描述背景中发生的冲突, 使读者提出你这篇文章想要回答的问题

如何构建金字塔

  1. 优先尝试构建结构, 实在无法得到结构再考虑自下向上的归纳
  2. 序言先写背景, 多花时间写好序言再开始后续的写作
  3. 历史背景只放在序言中, 序言仅包含无疑义的内容

文章的序言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就是说,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常见的冲突

背景 冲突 读者的疑问
需要完成某个任务 发生了妨碍任务完成的事情 应该如何做?
存在某个问题 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存在某个问题 某人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是否正确?
采取某项行动 效果未达到预期 为啥没有达到预期?

当你写完全篇文章时,还必须仔细检查一下全文的结构,因为你可能发现自己犯了以下两种常见错误之一:

●仅仅因为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概括,而将关联性很小的思想排列在一起(如“10个步骤”或“5个问题”等),实际上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

●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心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如“该公司存在5个问题”),而非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界定问题的方法称为连续分析(统计学上称为序列分析),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帮助你为以下按逻辑顺序排列的问题寻找答案:

1.是否有/是否可能有问题(或机会)?
2.问题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清醒思考的艺术

  • 幸存偏误意味着: 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解决办法: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 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 过度自信效应: 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 从众心理: 当一家公司声称它的产品“销量最高”时,请你表示怀疑。这是个荒唐的说法。凭什么一种产品“销量最高”就应该更好呢?英国作家毛姆这样讲道:“就算有5000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 纠缠于沉没成本: 有许多好理由支持你继续投资下去,但如果你只是因为舍不得已经作出的投资而决定继续做某件事,这就不是一个好理由了。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 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里程碑是明确的,是可以检测的。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 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
  • 请你记日记。请你写下你的预测——有关政治、事业、体重、股市等。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
  • 请你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请你不要将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音员、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说闲话的人与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
  • 你实际控制的很可能比你以为的要少。因此,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
  • 人们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这不奇怪。人都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令人吃惊的是两个次要方面:第一,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二,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 结果偏误: 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
  • 讨喜偏误: 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 禀赋效应: 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 奇迹: 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 团体迷思: 共识为什么有可能是危险的。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 稀少性谬误: 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是否有哪位“伦敦来的医生”也想要它。
  • 锚定效应: 数字轮盘如何搞得我们晕头转向. 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在这里,过去的成绩起了锚定的作用。许多产品在包装袋上刊印的“建议销售价”也是一个锚定。职业销售人员知道,他们必须先设定一个锚——远在他们报价之前。
  • 归纳法: 许多事情使用归纳法并无意义, 已经成功1000次的事情, 只要有1次反例就会被推翻.
  • 规避损失: 我们估计损失要比我们估计收益多得多, 损失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敏感。
  • 社会性懈怠: 团队为什么会使人懒惰. 在团队里我们不仅会克制我们的效率,还会克制我们的责任。团队有甘冒比个人更大风险的倾向。人们称这一效应为风险分摊。
  • 基本特征谬误: 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
  • 光环效应: 如果某人的某一个方面(比如美貌、社会地位、年龄)造成了正面或负面的印象,那么它将“普照”其他的一切,从而过度影响其总体印象。
  • 行动偏误: 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
  • 双曲贴现: 我们受及时行乐的想法控制的事实,是我们过去的动物性的一种残留。动物不愿意为在将来得到更多奖励而于今天放弃一种奖励。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是末日似的,却是不明智的。

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4日 15:50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始链接: https://lizec.top/2022/06/16/%E6%80%9D%E8%80%83%E7%9A%84%E5%8A%9B%E9%87%8F/